應力性尿失禁-您的困擾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應力性尿失禁通常發生在多產婦及停經後的婦女,病人會因為腹壓增加,如大聲笑、打噴嚏、咳嗽或做運動時,無法隨意控制尿意,產生尿液外漏現象我們稱之為應力性尿失禁。有此症狀的病人,容易引起個人身心、社會問題,在生理方面可能會引起濕疹、褥瘡、皮膚及尿路方面感染;日常生活會受到許多限制,就心理層面,由於外表及臭味引起不安、焦慮、喪失自信心,與朋友和家屬的社交生活及性生活也可能會受到限制及終止。一、應力性尿失禁發生原因:
二、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方法: 應力性尿失禁最佳治療方法,應先考量以病人為導向的治療方式,,要評估病人的年齡、日常生活、活動狀況、工作性質以及病患本身就醫的意願及配合度,再加上臨床客觀的檢查,病人的骨盆肌肉肌膜層對尿道膀胱之支撐程度,女性賀爾蒙狀況以及病患本身漏尿的嚴重度,做整體評估後再做最後的治療建議。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大類:
|
|||||||||||||||||||||||||||||||||||||||||||||||||
![]() 醫療新知 您或許曾有過頻尿,急尿,急尿性尿失禁與排尿困難的情形困擾著,但尋遍名醫而治療不見明顯的成效。不論男性或女性其膀胱控制障礙都有許多種症狀,例如: 不能控制的漏尿情形和小便失禁,使您上廁所的機率非常頻繁。或者不能完全排空尿液等等。您必須每天使用棉墊,尿套或導尿管。以上這些症狀都會影響您的生活品質,使您感到困窘及沮喪,您也許不得不放棄您的工作及生活喜好;事實上,神經調控排尿控制療法提供一種新的選擇,能緩解您的症狀提昇您的生活品質。這也是目前再這方面最新的醫療新知。 何謂膀胱控制障礙? 膀胱控制障礙又稱排尿功能異常,病人不能控制何時排尿及排空膀胱,可能原因為控制膀胱的神經出現問題。想像把您的神經系統看作身體的聯繫網路,好比電話網路讓您能夠透過電話與遠方的友人交談; 通過神經傳導系統能讓您的大腦與身體其他部份交談,而控制其他部份的功能。如果您的膀胱控制障礙是由於大腦和膀胱聯絡系統出現損害,造成膀胱與尿道擴約肌的協調異常,此時神經調控排尿控制療法,對您可能是一個適合的治療方法。 何謂膀胱的薦神經調控療法? 薦神經調控療法是使用微電極的電刺激,刺激臀部周圍神經(薦骨上),這一神經又稱薦神經,控制膀胱和膀胱出口周圍括約肌的協調,使用電刺激可以使膀胱控制障礙的症狀完全消失或明顯緩解。如果保守治療方法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時,可以考慮薦神經調控療法,來治療排尿的控制障礙。 薦神經調控療法分為兩個步驟:(1)測試電刺激,(2)外科植入。如果病人在測試電刺激期間能夠獲得症狀緩解,則適合植入整個系統.目前適合薦神經調控療法的膀胱控制障礙包括:
薦神經調控療法的優點 一般而言,病人可在永久性手術前通過測試電刺激療法,測試刺激一方面可讓病人在植入前了解此療法的效果,在不同的日常生活活動中,測試電刺激的療法的成效。而且薦神經調控療法是一種可逆性的測試反應,此治療可在任何時間終止,且其臨床效果已經得到美國食品樂物管理局的認證。在臨床研究中,薦神經調控療法已成功控制了一些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膀胱控制障礙之症狀。薦神經調控療法,使病人的日常生活品質提高。臨床研究顯示: 病人小便的次數減少了,漏尿的情形也減少了或消失,導尿的次數同樣減少或不再需要導尿。這些症狀的減輕,使病人能夠恢復日常正常活動,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這不就是經濟發展後健康照護水準的提升嗎? 薦神經調控療法的手術過程與成效 薦神經調控療法的第一步驟,是安裝測試電刺激系統。包括: 一個小的測試刺激器,此測試刺激器相當於呼叫大小,可以掛在皮帶上。刺激器通過測試刺激電極發送輕微的電脈衝刺激至薦神經。醫生會先將測試電極植入 (一根細的金屬線) 並放置在下腰部,將之連接到測試刺激器。病患帶著這一系統約3-7天,並記錄小便日記,記錄刺激對病患日常生活的影響與改善度。症狀可能因此電刺激獲得改善或完全消失。排尿日記中,記錄每一次排尿及漏尿情形,3-7天之後,將拔掉這測試刺激器。病患會很快感受到症狀的回復,此記錄可以使醫生準確判斷病患是否適合接受神經調控療法,病患也能強烈感受到此種治療的成效。第二步驟即是永久性的外科植入.基本上,永久植入手術與第一階段的方式大同小異。只是這套神經刺激器會植入在皮下,電極線會固定在薦神經附近。手術後一週,醫生會調整刺激的強弱與頻率。一般病患應該會感受到輕微的麻刺感,而不是抽筋感。這些刺激器放置的部位,不會影響病患的彎腰,扭轉身體及轉圈等日常生活。病患可以和以往一樣洗澡,性生活,上班,旅行,散步,垂釣,在花園工作等等。對求好心切的病患,可根據醫師的臨床經驗,決定是否同時服用治療膀胱控制障礙的藥物。 神經刺激器的電池壽命取決於個人刺激的強弱與頻率。當電池訊號將耗盡時,薦神經調控系統對症狀的控制會減退,這時需要更換神經刺激器的電池。這通常需要5~10年的時間,而且更換電池的手術非常簡單。與任何治療方法一樣,神經調控療法會有一些副作用,包括植入部位疼痛,電極線移位,感染,短暫及輕度的電擊感,腸道功能改變,月經週期變化等等。但其發生的機會都很小,而且因人而異。當然神經調控,不適合植入於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腫瘤,尿道狹窄等病人。 結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未曾經歷過排尿控制障礙困擾的人,是很難了解頻尿,急尿,急尿性尿失禁與排尿困難的痛苦。事實上,很多病人找遍了很多醫院,也吃了很多的藥物,卻仍然無法有效改善這些症狀,這並不是醫師無能,而是這種病症本來就不好治療。要不是醫療科技的進步與醫師不斷的研究,恐怕未必能有這種高科技療法,造福民眾,解決這類病患的病痛.惟目前因屬最新之醫療科技,在台灣永久性植入暫時必須要經過衛生署同意方可進行,以保障一般民眾之健康與安全。總之,人生有夢,希望最美。 如何遠離衛生棉?─談尿失禁婦女應有之正確觀念 尿失禁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表徵,它會影響個人的衛生、減少社交機會、造成職業上、生理上與性生活等日常生活的不便。估計全美國約有七百萬的婦女有此問題,其盛行率高達15%到30%。經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尿失禁並無人種之特異性,故推測台灣應有相對等比例的婦女有此困擾。問題是在泌尿科門診,我們不常聽病人提出此常見的婦女疾病。究其原因,很多病患只是將它當成一個附加的問題來求診,這是因為尿失禁好發於年紀稍長的病人,她們常將它當成是一種老化的自然現象或羞於啟齒,因為此一錯誤觀念,造成她們失禁情況愈來愈嚴重,甚至有些病人不敢出遠門或從事戶外活動,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事實上,在美國每年使用於尿失禁治療的費用高達160億美金,而且逐年增加中,未來隨著台灣人口老化的傾向,我們也將面對此一嚴重問題。故藉此短文,希望讓民眾粗略瞭解尿失禁之成因、種類及可選擇之治療方式,並尋求預防之道。 1. 何謂尿失禁? 2. 什麼是正常排尿的解剖生理結構呢? 3. 尿失禁形成的原因為何?
4. 尿失禁可分為那幾種型態?盛行率又有多高呢? 那麼尿失禁可分為那幾種型態呢?
5. 您如何得知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尿失禁呢?
6. 尿失禁如何治療呢?
7. 有尿失禁您應該怎麼辦呢? 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 劉兆漢醫師/主治醫師 陳志碩校閱 前言: 尿失禁對婦女朋友來說是個頗惱人的問題。它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作息,也間接地限制了婦女朋友們的社交活動。在過去,也許婦女朋友們會把這樣的問題歸因於老天讓女人本有的宿命而“這樣的過了一生”。在現代、雖有科學的發達與知識的進步,一般大眾對這不陌生的問題仍然存有許多行解答的困惑,甚至醫護人員對婦女尿失禁的認識也存有不少的誤解。事實上、要能正常解尿,必須膀胱功能與膀胱括約肌協調,只要任何一部份有問題就有可能造成尿失禁。因此本文把重點放在尿失禁的介紹,包括:尿失禁的種類及其個別的臨床診斷依據及保守性的治療方法類別及其適應性。尿失禁的分類 : 尿失禁的定義:只要是不自主的漏尿,就可稱為尿失禁。 一•應力型尿失禁:
二•急尿型尿失禁:
三•全漏型尿失禁:
四•滿溢型尿失禁:
雖然尿失禁可分為四類,但臨床上,婦女朋友們求診時的主訴通常是混合型的表現,只是程度輕重不同。也因為尿失禁的表現不那麼具專一性,尿失禁的具體診斷,便須加以重視。因為可用於治療某型尿失禁的方法未必適用於其他型尿失禁,有時反而增加併發症的可能,婦女朋友在求診時不可不慎。尿失禁的診斷: 尿失禁只是一個現象,在臨床上,我們尚需進一步區分它是屬於何種尿失禁,才能針對不同尿失禁,給予適切而合理有效的治療。在病史上,必須了解婦女朋友們過去是否患有糖尿病?中風?或其他可能引起神經病變的疾病。是否曾接受骨盆腔或其他部位的手術?若有的話,又是何種手術?由何科別的醫師來執行?是否有過外傷?而尿失禁是否與其他生理上的其他的變化有關等等問題。在臨床身體評估上,泌尿科醫師會依每個人情況的不同做尿道、陰道、膀胱的檢查及內診,主要是要了解是否同時存在膀胱脫垂、陰道子宮脫垂、直腸脫垂或其他構造上的變化。而在疑似有神經上的病變時,會陰及下肢的感覺、運動表現也是我們對尿失禁病人評估的重點之一。在實驗室及儀器的檢查方面,基本的血液、生化檢查定必要的。尿液的檢查能讓我們知道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的問題,並進一步探討造成感染的原因,事實上、尿路感染就會使尿失禁更加嚴重。在懷疑有其他可能的病變時,靜脈注射尿路攝影可提供結構上的基本資料。而在疑似廔管的可能時,膀胱輸尿管鏡的檢查是必要的。至於下泌尿道動態檢查則可讓我們了解婦女朋友們膀胱機能是否合併有其他膀胱功能上的異常,這在處理婦女尿失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保守療法: 簡單地說,開刀以外的方法皆稱為保守療法、包含了以下數種:
雖然保守療法有這麼多種,這裡必須再強調婦女朋友們一定得先明瞭自己的尿失禁是屬於何種尿失禁的種類,才能正確地”對症下藥”。 一般來說,保守療法對於應力型尿失禁,急尿型尿失禁,及此二者的混合型在治療效果上比較顯著;而在滿溢型尿失禁方面,由於其原因乃可能在神經系統方面有問題,若不適當地施予保守療法,有時可能使原本正常的泌尿系統產生不可回復的損傷。至於全漏型尿失禁則應積極地找出是否有不正常的廔管或先天泌尿系統異常,而後施予外科方法治療,保守療法對此型尿失禁可說是完全無效的。 一•藥物治療: 減少尿失禁比率的藥物可概分二類:
臨床上可用的藥物有很多種,但是否有效則每個人反應的結果各不相同,並且這些作用在膀胱的藥物也各有不同的副作用例如:口乾、視力模糊、血壓降低、頭暈、頭痛、倦怠、腸胃不適、增加心絞痛的發作等,在使用上須詳加明瞭。二•骨盆肌肉強化運動(凱格爾運動): 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婦女朋友在了解如何正確用力後,可直接經由不斷的運動,增強骨盆肌肉,而達到禁尿的目地。好處是短期內如能真正練習到正確的肌肉,效果在五成到七成左右;不好的是本法需要三至六個月運動時間,才能有初步的成效出來。並且,婦女朋友的配合度也會影響本法的效果。基本土、這類運動對較輕微的尿失禁,成效比較好。三•生理迴饋控制: 所謂的迴饋控制就是藉著不同的監控儀器讓婦女朋友知道骨盆腔肌肉的收縮放鬆狀態,進一步明瞭該如何去正確的用力,通常是與第二項配合使用。骨盆肌肉的強化運動,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加強特定肌肉群組,而非使用到腹部肌肉,不正確的運動當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四.電刺激: 利用電極放電作用,可單獨用來治療尿失禁,也可輔助 骨盆肌肉強化運動及生理迴饋控制。電刺激治療尿失禁在近 幾年有許多新的發展,也有許多新的嘗試與突破。除了急尿 型及應力型尿失禁的治療外,在滿溢型尿失禁的治療上也有 不同的應用方式。五.排尿行為治療: 對於解尿的間隔、尿量、每日加以記錄,然後逐漸拉長 排尿時間的間隔,並配以骨盆肌肉強化運動,對於急尿型尿 失禁,間質性膀胱炎所造成尿失禁及老年人的尿失禁有一定 的治癒比率。結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的角色與地位開始受到重視,但兩性在生理上畢竟仍有不可改變的差異存在。也因為這樣的差異,婦女朋友們在經歷為人母的責任後,伴隨而可能必須面臨的問題中,尿失禁可能是個較麻煩的問題。大部份的尿失禁並不會立即造成生命的威脅,但卻會長期不斷地困擾著婦女朋友們。婦女朋友們會因為尿失禁而困擾日常生活,諸如買菜、抱小孩,外出訪友,旅行,更別說在職場上與同性或異性一較高下。也因如此,婦女尿失禁有“社交癌”之稱,一患上它,婦女朋友們便被它給困住了。解決尿失禁的辦法不外開刀與不開刀兩種。必須開刀的適應症包括:先天性異常,骨盆腔手術造成廔管,中至重度的應力性尿失禁,及部份約滿溢型尿失禁等。根據國外統計報告,大部份早期的應力性尿失禁對保守療法的初步治療效果反應不錯,雖然有一定比例的婦女朋友們寧願接受外科治療,而也有部份的婦女朋友們對保守療法效果失敗而必須以外科手術的方式來修正鬆弛的韌帶支撐力量。整體來說,保守性的尿失禁治療方法必須先確定婦女朋友本身的尿失禁本質是甚麼,才能據以分辨究竟以何種保守療法較恰當,以避兔耗損不必要的時間金錢,甚至避兔不必要的副作用。自助間歇式的導尿 由於持續擴脹的膀胱,會引起腎臟受挫以及滲尿的現象,所以每天定時的排尿很重要,而且還可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感染。自助間歇式的導尿是專為幫助無法正常解尿的人所設計的,可使重新獲得對膀胱機能的控制,並預防感染。無論在病房或者在膀胱訓練室,首先你可以利用鏡子來學習需了解的基本知識,建立自己如何正確操作的信心。當所有的步驟熟悉了以後,你便可以試著不用鏡子,就能夠自助導尿了。這是一種很容易學的方法,很方便並可擁有漠私權,出門在外也可以隨時找得到盥洗室來操作。自助間歇式導尿的目的是儘量讓生活不要遭到太大的干擾,一天導尿四次是理起的,而時機可依照自己家庭的活動,社交或工作的約束及平常生活方式的需要加以配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作自助間歇導尿:一、準備用物
二、相關的解剖位置: 三、步 驟:
四、處理用完的物品:
五、注意事項:
|
長庚紀念醫院雲嘉泌尿科 |
地址:嘉義縣朴子市仁和里1鄰嘉朴路西段6號 |
電話:(05)3621000 |